振动,是传递动设备健康信号的 “语言”,而测振仪,就是解读这门 “语言” 的关键工具。测振仪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三个核心参数,到底该选哪个?面对不同的测试结果,到底该如何解读?读完本文,相信您会对以上问题有更完善的理解。
01
三个单位,捕捉设备的三类表现,
对应不同的设备类型
在选择单位前,我们先一起看看这三个参数分别对应什么类型的设备“症状”。
1
低速重载设备,优先看位移:
看设备 “走偏了多少”
位移参数捕捉的是振动时,机器部件偏离原始位置的**距离,单位常用毫米(mm)或微米(μm)。像破碎机、球磨机这类机器的故障多和 “变形、错位” 有关。比如破碎机的颚板,长期挤压矿石,若振动位移过大,颚板会偏离正常咬合位置,导致矿石破碎不彻底。关注振动会不会让零件变形、错位等问题,那么位移*能直接说明问题。
2
中速通用设备,重点看速度:
看设备 “晃得有多快”
速度参数捕捉的是振动时部件运动的快慢,单位常用毫米/秒(mm/s)。电机、水泵、风机这类日常设备的长期 “匀速晃动” 容易让零件疲劳。比如电机运行时,若振动速度*过标准值,轴承里的滚珠会逐渐磨损,导致电机噪音变大、效率下降。想及时发现机器的 “慢性劳损”,速度参数是核心。
3
高速精密设备,必须看加速度:
看设备 “晃得有多猛”
加速度描述的是振动速度变化的快慢,单位常用米/秒² (m/s²)或重力加速度(g),它更擅长捕捉 “突然的冲击”。 比如涡轮增压器的转子在高速旋转时,若轴承突然卡滞,加速度参数的敏感度会远高于位移和速度,更早捕捉到异常,避免设备到报废或难以维修的程度。
如果您怕选错单位漏测隐患,可使用福禄克Fluke 805在测试前后灵活更换参数单位,机器自动换算,无需额外计算操作;除此之外,仪器还能额外单独捕捉轴承健康状态,让您同步观察轴承与整体振动,更全面了解设备状态!

02
测试结果中PK和RMS的区别
在测振仪的振动测试报告里,除了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这些核心参数,常会看到 “PK” 和 “RMS” 两个数值指标。很多人会疑惑:这两个指标到底代表什么?选哪个分析更合适?其实它们是描述 “振动信号强度” 的不同维度。
1
PK(峰值):看振动的 “瞬间**强度”
PK是“Peak”的缩写,指振动过程中,位移、速度或加速度达到的**瞬时值。比如测电机振动速度时,若屏幕显示“速度 PK=10mm/s”,意思是电机运转时,振动速度*快的那一瞬间,达到了10mm/s。
2
RMS(均方根):振动的 “长期平均有效强度”
RMS是“Root Mean Square”的缩写,中文叫“均方根”,是通过对整个振动周期内的信号计算得出的数值,代表振动的长期平均有效强度。同样测电机振动速度,若 “速度RMS=7mm/s”,不是指某一瞬间的速度,而是整个测试期间,电机振动速度的“平均有效水平”——这个数值能反映振动对设备的 “长期累积影响”。
03
PK和RMS没有“谁更重要”,
只有“哪个更适合当前场景”
1
选PK:侧重排查 “瞬间冲击类故障”
当需要关注“设备是否承受极端冲击”,或排查“突发冲击导致的故障”时,优先看 PK值,比如高速设备瞬时故障:机床主轴切削时刀具崩刃、涡轮增压器转子卡滞,会产生瞬间的位移/速度峰值,PK值能**时间反映极端情况;
2
选RMS:侧重评估 “长期疲劳损耗”
当需要判断“振动对设备的长期影响”,或评估“设备是否处于稳定运行状态”时,优先看RMS值,例如中低速设备日常维护:电机、水泵、风机这类长期连续运转的设备,振动对零件的“疲劳老化”(如轴承磨损、叶轮裂纹)是长期累积的,RMS值能反映平均强度,比如电机速度RMS*标,说明长期振动会加速轴承损耗;
多数工业振动标准(如ISO 10816)中,对设备振动的限值要求以RMS值为依据(而非PK值),比如标准规定电机振动速度 RMS≤8mm/s,需以RMS值判断是否合规。

如您想简化结果比对分析工作,Fluke 805可根据内置国际标准自动判定设备健康状态,不用您再额外计算查标准,一测即可显示结果,还有搭配电脑使用的自动趋势分析模板,方便您的数据管理,人人都能轻松读数和分析!
Fluke805/802系列测振仪,助您科学测振,对标国际标准不踩坑,省时省力少花冤枉钱,让您的设备运维更高效!





在线客服
